您的位置: 首页 > 地质 + 服务 > 地矿科技与服务
化探队: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 化探队 作者: 周志敏 编辑: 马杰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1-12-02

近日,化探队再次斩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队总工程师唐文春同志荣获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至此,该队已取得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集体奖项7项,厅、局级科技成果集体奖项10项,这是该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单位高质量发展的集中展现。

坚持科技创新理念

该队始终践行“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的理念,将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地勘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该队党委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成立了科技地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科技地矿建设实施方案》、《地质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家委员会、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建设及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明确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近年来,该队以生产经营工作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为目标,瞄准地质工作发展方向,逐年增加经费投入自主开展科研课题研究19项,并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装备应用,增强科研工作奖励力度。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生产经营工作总体目标,制定年度创新计划,创新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实体班子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在重大生产项目中均制订了科技创新目标、明确了科研课题,要求项目组在开展生产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理论方法的综合研究和技术创新。

队还强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展科研课题联合攻关,相继搭建起了“唐文春新兴矿产勘查创新工作室”、“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成立了由专家、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创新团队。通过组织开展QC小组、科研论文评选、地勘技能大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交流等竞赛活动,在全队营造出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培养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坚持生产与科研相结合

队始终坚持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应用科研工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突出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大大提升地勘工作成果质量,形成单位核心竞争能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红原县刷经寺金矿勘查,通过加强对矿区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总结成矿规律、锁定找矿靶区,打破以往川西北地区“层控型金矿”的观点,指出了深部原生富矿体的赋存特征,探明金资源储量为121.9吨,达特大型规模。平武银厂金矿攻深找盲,重新研究总结矿区地质构造、控矿因素和成矿模式,创新理论认识和勘查手段,探明新增金资源储量38.99吨,达大型规模,使资源枯竭的矿山起死回生。

2003-2005年,李家沟锂辉石矿仅查明氧化锂资源量1.58万吨。经过长达10年的深入研究和生产实践,发现伟晶岩“高氧逸度、低密度、低温”的成矿作用,建立“构造—岩浆—流体耦合的伟晶岩大脉成矿”模式,形成了深部矿体定位的地球化学方法,开发“陡倾斜软硬突变矿体钻探”技术,2012年提交氧化锂资源储量51.22万吨,成为当时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锂辉石矿床,其勘查和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2016年分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李家沟锂辉石矿位列我国十年(2011-2020)找矿行动优秀成果。化探队还不断将李家沟锂辉石矿的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指导锂辉石矿的勘查工作,在阿坝州可尔因地区提交了2处超大型、2处大型和1处中型锂辉石矿床,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累计查明氧化锂资源量近180万吨,确立了可尔因锂资源国家大型能源资源基地。

队组织实施的四川省地勘基金项目——旺苍县黄洋~五权地区钒矿普查项目,在四川首次发现了独特的页岩型铼矿,是第一个沉积型的独立钒矿产地,具有中-大型矿床远景规模,通过勘查和技术攻关,提交了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大型铼矿产地1处、铼找矿靶区3处。四川省旺苍县大河坝石墨矿预查项目,践行绿色地矿发展思路,创新性地使用绿色勘查技术方法,项目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为四川该批次仅有的两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之一。

开启科技创新新征程

荣誉属于过去,创新赢得未来。面对地质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该队将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性作用,坚定践行“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的初心,以“提供资源保障、建设绿色环境”为使命,把“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的理念根植于心、力见于行,将地球科学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国土空间规划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领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地质人新的智慧和力量。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