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首页
风雪中的那朵格桑花—— 记全国最美地质队员付小方
来源: 局工会 作者:金光 编辑:任小川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19-09-25


ZJL_8299_副本1.jpg

个人简介: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川省政协委员。1958年3月出生。1987年在成都地质学院本科毕业。历任攀西地质大队作业组长、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现任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新能源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

主要成就:承担完成了80余项科研和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和出版论文专著近100篇(册)。2012-2019年,带领团队应用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在第四系隐伏区新探获氧化锂(Li2O)资源量114.31 万吨,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组织参与完成《扬子地台西缘有色贵金属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地质队员。

地质,是像战争一样,让女人走开的艰苦行业。

但付小方却来了,而且苦苦坚守了40多年。前30年间,她或许是芬芳的茉莉花、或许是铿锵的玫瑰花,但2012年以后的这八年,她是格桑花,一朵绽放在青藏高原甲基卡的格桑花。

2012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 “四川三稀资源综合研究与重点评价”专项列入“我国三稀资源战略调查”下属的工作项目。 通过投标,付小方所在的省地调院过关斩将,将这一项目收揽入怀。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在甲基卡外围稀有成矿远景区开展调查评价,圈定新的找矿靶区,并进行重点验证,争取稀有金属找矿突破,扩大资源储量。

甲基卡,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雅江、道孚三县交界。这个地方,付小方算得上常客了。早在1993年的时候,付小方为了甲基卡构造岩浆控矿的科研课题,就跟随他的老师侯立玮等多次去过。他们建立了甲基卡等穹窿体的结构模式和成因成矿模式,揭示了雅江北部瓦多、长征、容须卡及甲基卡等花岗岩浆底辟穹窿变形变质特征与成矿控矿作用特点,为进一步找矿打下了理论基础。

2012年10月,付小方带领团队向甲基卡进发。为了争取时间,付小方她们兵分三路,地质、物探、化探三种找矿方式,有的放矢,既集中发力,又各个击破。这一次的“短兵相接”,付小方她们还是小有斩获的: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她们完成了重点选区工作和综合技术方法实验,发现了两条锂矿化脉。

2013年5月4日,付小方与团队再次向甲基卡进发。与付小方同行的还有袁蔺平、梁斌、冯云端、潘蒙、唐屹、冯洋、庞有炜、彭忠义,作为女同志的付小方,虽已经快年满花甲了,看着跟着自己多年的第三代找矿人,付小方说,“你们只管往前冲,我绝对不拖你们的后腿的。” 

按照预想,付小方他们主要是完成布置物探、化探采样区和地质路线。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加上还有一段简易公路,还有一辆汽车。没想到,随着海拔增高,鹅毛大雪像发了疯一样越下越大。雪落到挡风玻璃上,风一吹就结成了厚厚的冰块,雨刮器一眨眼就成了摆设,一点也动弹不起来了。下车一探究竟,雪的厚度已经淹没到了大腿。仰天长叹一声,付小方她们只好无功而返。比起安全回到大本营的付小方她们,另外一个物探组的庞有炜、彭忠义他们,就不是那么幸运了,他们的汽车在返回驻地的途中,滑到了路边的水沟里,所幸人员都安然无恙……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付小方赶紧联系当地的挖掘机师傅,并迅速赶往出事地点,那天夜里的雪,比白天来得更加狂野。救援成功返回驻地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

2013年5月13日傍晚,在甲基卡绚烂的晚霞中,进行地面追踪的付小方他们正接近当天确定的目标点。“会有什么收获吗?会有什么发现吗”,付小方从早上出门,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已经开展了20多天的地面调查,几乎每天都是“空了吹”,难道她们事先的预判“跑偏”了“题”?

近乡情更怯,其实找矿也是有这种感受的。付小方、梁斌怯怯地一步一步走近遥感解译确定的预定目标,生怕惊动了什么神灵似的。突然眼前一亮:一处长100多米、宽20多米的疑似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疑是露头赫然在目。这一天,付小方遭遇了雪盲,一直视线模糊,但此刻她却看得很真切:夕阳辉映下的这个露头,像一条巨龙的蜿蜒脊背。五十多岁的付小方和梁教授,顿时手舞足蹈,兴奋得跟个孩子似的。露头周围的积雪很厚,轻易就没过了膝盖。被雪水浸泡过的登山皮鞋,像两块沉重的铅块。但付小方还是一遍一遍地围着露头,一遍又一遍地深情抚摸,仿佛老友故交,久违重逢。付小方通过对讲机,把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甲基卡的同事们,在另一组采集土壤化探样品下山汇合的袁蔺平和唐屹飞一般地赶了过来,小心翼翼地敲下细晶毛发状的锂辉石样品……

 2013年6月28日,雨后初晴,甲基卡的天空显得更加寥廓。一大早,付小方就带着队员们上山了。因为,这一天的7:00正,付小方他们布置的先导孔ZK101钻就要开钻了。

“开钻”,掐着指头倒计时的付小方下令。 迎着升腾的曙光,ZK101钻机昂首挺胸轰鸣。付小方她们都目不转睛地围着钻机。当钻机施工到7米深的围岩时,唐屹突然大叫了起来:“见矿了!”“见矿了!”“见矿了!”大家也跟着大叫了起来,欢呼了起来!队员们将第一管锂辉石矿芯,恭敬地递交到付小方的手上,付小方像突然受惊的野马,向山顶狂奔,她要站到高处、更高处,寻找到飘忽游离的手机信号,向远在成都的地调院领导,向远在北京的中国地调局的领导,报告好消息!

ZK101钻孔,不仅见矿了,而且见矿厚度达37米,大大坚定付小方他们的信心,说明他们的研判是准确的,既定的后续施工方案,完全可以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了每天白天,付小方就忙着东一趟西一趟的测量、定孔位、岩心编录、采样。付小方经常出现在钻机旁,让钻进的工人大惑不解:“我干了这么十几年的钻机,还没有看到哪个女的成天围着钻机转的”,当这位钻机兄弟知道付小方还是一位教授级高工的时候,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说:“看不出来啊,了不起啊!”照理说,白天跑得都快散架了,晚上应该好好休息才是,但每天晚上,付小方都要加班加点对收集到的各类资料汇总分析,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钻进的速度和探矿效果。

2013年7月5日,ZK105孔见矿厚度已达90米,付小方却病倒了,同事们都劝说付小方在帐篷里静养,千万不能再上山了。但付小方却非常执拗,“我还是上ZK105孔去看看,就是爬,我也要去,如果实在爬不动了再说。”去往钻机机场的路,平常就很不好走,现在病中的付小方,感觉脚步真的不听使唤了,接近机场的1000多米山路,实际上完全是靠同行的老杨把她一步一步拉拽上去的。ZK105孔已见矿厚达90米,多么诱人的岩芯啊,岩芯上金属晶体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付小方却连睁开眼皮多看两眼的力气都没有,昏倒在了机声隆隆的钻机旁……

在高原上,生病是很危险的事!撤走吗?两台钻机开着,打出的岩芯编录不得有半点差错,她选择了坚持!团队里所有的人都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要像雅拉雪山一样坚强挺拔。这两个多月的鏖战是值得的。一期验证工程孔,做到了孔孔见矿,初步计算,新增了氧化锂资源量在10万吨以上。

这年的8月30日,付小方她们的团队,一年内第二次进发甲基卡。这一趟,她们遇到的难题是最多的,但她们的收获也是最丰厚的。

开钻前,与村民的谈判异常艰难。项目组软磨硬缠,讨价还价,村民才答应给钻探施工19天的时间,19天完成十多个钻孔的施工,每个钻孔的深度都在100米以上,谈何容易啊!8月的甲基卡,早就是大雪漫天,滴水成冰。除了冰雪,付小方他们还遭遇了大暴雨和更为恐怖的地滚雷,在刺眼的闪电中,球形的地滚雷呼啸着从脚边滚过……付小方他们只得扔掉对讲机、罗盘、地质锤,匍匐在低处或者岩石背后,听天由命了。

值得欣慰的是,第二期的钻探施工,硬是在19天之内全部终孔了。与第一期一样,也是孔孔见矿,其中首孔见矿厚度达到110米,这一高产孔,着实让大家兴高采烈,终孔那天,付小方他们还特别下到雅江县,买了两只肥大的盐焗鸡犒劳大伙,庆祝找矿胜利。情到深处,她们唱起了《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也许是首钻这个头开得好,一个一个的惊喜接踵而至。在ZK 701孔的岩芯里,居然有一根长达3米多的锂辉石矿,像一根高高的旗杆,大家纷纷举着、扛着、矗立着,照相留念。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付小方她们圆满完成了这年的野外任务下撤,因为河流暴涨,淹没了来时的路,只得绕道重新探路,没想到,这一“绕”,却“绕”出了一个“金娃娃”。眼尖的付小方发现河里的几块大石头,极可能是准矿化露头。于是,她立马要求大家兵分几路,对残积锂辉石“乘胜追击”。综合大家追索的线索,付小方决定在此区域新增了15条勘查线和一个验证孔。新增工作量,就必须追加资金,可这年的野外工作资金已经告罄,怎么办?回到成都,地调院领导给地科院计划项目负责人王瑞江和地调局领导请示后,特事特办,给予了最特殊的支持。

后来的工作验证,付小方的这次意外的发现,使隐伏的新3号锂辉石矿脉控制长度向南面延长了200米。

2016年5月3日,经中国地调局陈毓川院士等专家组审定,认定付小方团队承担的项目成果报告为优秀级,新增氧化锂资源量共计88.55万吨,为国家新兴能源提供了资源保障。2015-2018年付小方团队又先后承担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所找矿项目,在甲基卡外围新增氧化锂资源量共计114.31万吨,使甲基卡成为国家级新兴能源资源基地,不久的将来会带动万亿元的锂电上下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