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首页
汗水浇灌“扶贫之花”——记四川局一四一队派驻扶贫干部王亮
来源: 141队 作者:刘新闻 编辑:李逸伦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2-06-21

发表平台:中煤地质报

发表时间:2020年9月24日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派驻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八窝龙乡下铺子村扶贫干部王亮,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用艰苦奋斗、奉献有为的辛勤汗水,以躬身入局、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浇灌出收获满满的“扶贫之花”,铸就了“特殊战场”上的精神丰碑。

“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山穷水尽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做。”

要想改变“受扶的边上站,帮扶的拼命干”这一现象,扶贫必先扶志,扶贫工作重在激发内生动力。知易行难,王亮却无比坚定:“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山穷水尽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做!”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对于怎样用好农民夜校这个平台,王亮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他说:“我们的宣传教育就像在贫困户脑袋里撒下种子,夜校的作用就是给种子常浇水,让思想之树更加茁壮,脑袋就富起来了嘛!”

年轻的致富带头人扎西次仁在王亮策划的农民夜校“读一本书”“学一样技能”分享活动中这样说道:“感谢党对我的关心关爱,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关心,王亮阿哥计划给大家的花椒都补贴一些运费,让大家把花椒交到我这里来,我帮大家推销……”扎西次仁承包了400亩山地用于种植花椒,并承诺收购全部村民的散种花椒。就这样,树一个典型,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群众的口袋跟着富起来了。

加强感恩意识、注重感恩教育,是打通贫困户思想壁垒的“关键一公里”。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亮和驻村工作队员们走进了老人胡万清的家,当得知年过七十的胡老曾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时,众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当谈及同一个身份——共产党员时,不善言谈的胡老打开了话匣子:“感谢党,是党让我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为更好地营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氛围,发挥胡老的示范带头作用,驻村工作队申请,成功为胡老一家争取到2019年科技示范户,并获得了政策资金扶持。

“都说‘瓜子吃不饱,情谊暖人心’,就算是一分一毛,也是阿哥的心意啊。”

沿着雅砻江上溯远眺八窝龙乡下铺子村,两岸乱石堆叠、群峦起伏,大雪山余脉展露无疑,相比成都平原,风景多有不同,环境、民族均有差异,身在异乡之感陡然而生。然而王亮却这样说:“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只有捧着一颗真心干事,才能换来温暖人心。”他把自己的喜忧同帮扶村群众紧紧连在一起:在田间地头,他会因长时间无雨致使玉米滋生虫害而揪心;在田舍农家,他会因农户收入增长达到脱贫线而欣喜……这里便是他的第二故乡。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都还认得不?这位是王亮阿哥,他给我们争取了魔芋产业帮扶款。扎西朋措你们家栽有六分地的魔芋,这是给你们的魔芋种补贴款351元。都说‘瓜子吃不饱,情谊暖人心’,就算是一分一毛,也是王亮阿哥的心意啊……”这是王亮给魔芋种植户分发产业帮扶款的情景。经过广泛的考察调研,他认为魔芋适宜当地气候,可在各种边坡种植。2019年4月,他申请到四川局帮扶资金5万元,这一举措,让群众看到了四川局不仅是出人帮物,更是“真金白银”地帮扶产业发展。

翻开王亮的微信朋友圈,多是在给下铺子村孟波种养植殖协会的海椒面“打广告”。为帮助下铺子村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他积极与单位沟通,2018年和2019年,一四一队积极响应“以购代捐”的政策,共采购了1100余份海椒面。

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高山峡谷的奇特风貌,造就了物产丰富的九龙县,靠山吃山,群众自然就有了挖虫草、采松茸、采崖蜜的习惯。2019年年底,受扶户黄金全因采崖蜜不慎摔下山崖,导致其家庭极有可能因失去劳动力而返贫。2018年12月,受扶户扎西保姆家因电器失火致使木质房屋损毁。王亮得知情况后,在给予资金帮扶的同时,及时向一四一队反映情况,单位以开展扶贫日公募活动为契机,将所募集的10233.6元定向捐赠给了下铺子村。在得知1名儿童因脑瘫并发症急需手术时,王亮及时送去了救助金2000元。他说:“脱贫奔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不仅仅是政策要求,更是一名驻村干部的职责,不能让一名群众‘掉队’!”终于,下铺子村在2019年3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实现脱贫摘帽。

“若说责任是他工作中最坚硬的‘铠甲’,那么父爱则是他的‘软肋’。”

九龙县,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甘凉三市州接合部、藏汉彝多民族聚居县,这里重峦叠嶂、林海苍茫,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俨然一个“桃花源”。可对于王亮而言,却不得不面对另一番景象。他所帮扶的八窝龙乡下铺子村位于雅砻江沿岸,要去那里只能依靠一条崇山峻岭间的蜿蜒小道,一路颠簸不断,沿路还多有滑坡、滚石。而他一扎根就是两年多,为群众出点子、为脱贫想法子、为致富找路子。忙碌之余,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便会涌上心头。是啊!英雄尚滴相思泪,铁汉也有柔情时。

牵挂是一条长长的线,一头连着思念,一头牵着责任。2018年7月,怀着憧憬、忐忑的复杂心情,王亮一头扎进了大山深处。可想象不到的是随之而来的“失联”,那时的下铺子村未通国电,光纤更是想都不敢想,就连到乡镇的部分公路都未接通,这可急坏了家人和同事。谈及当时的情形,妻子林英眼中泛起了泪花:“因为他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只要我的手机一响,我就会去看是不是他来电话了。而老人家问起,我又只能说他有回过电话。”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一四一队及时通过当地政府与王亮联系,当手机那头响起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声音时已是半个月后了。想到这些,王亮笑着说,“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现在有太阳能发电,只要是晴天,我就可以和家人视频通话啦!别人是月老牵红线,那太阳就是我与家人的‘红娘’!”

“若说责任是他工作中最坚硬的‘铠甲’,那么父爱则是他的‘软肋’。”林英这么形容王亮和女儿的关系。因为相隔两地,距离给了父女俩用书信倾诉情感的机会。

女儿王婧睿这样写道:“看着皎洁的明月,我顿时想起了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不是思故乡,而是思念远在他乡的爸爸。今晚的月亮很圆,圆得像玉盘,不知爸爸那边今晚有没有月亮。要是有的话,看着圆圆的月亮,他也一定会想我的。”

王亮在给女儿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前些年,每次带你回老家看望祖爷爷,你都心疼祖爷爷年迈,说老家的路不好走、蚊子多,生活没有城市里舒服……爸爸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让路好走、让蚊子变少、让农村和城市一样方便,你肯定希望爸爸尽力做好这项工作。”

脱贫奔康路上,许多同王亮一样的驻村干部扛起责任、担当作为,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意志,奋力拼搏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