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首页
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助推地勘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 202队 作者:谢兵、张晶 编辑:李逸伦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2-06-21

发表平台:西部地质经济信息网

发表时间:2018年7月27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机构调整后自然资源管理迈入新阶段,地质工作正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转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等重大形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变革,突出表现在以服务矿产资源管理为主向以服务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生态文明并重转变。地勘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变化明显,矿产勘查投入缩减,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质勘查投入减少、矿业投资持续萎缩,矿业权市场继续清冷,传统地勘项目减少。国家深化改革的大势所趋让我们必须改革,地勘单位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新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地质人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大众的本领,积极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创新思维拓展领域,以强化内部管理,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助推地勘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地勘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一、地勘单位管理现状分析

1.管理粗放,精细化程度不高。

地勘单位的事业性质,充分说明了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地位和作用。但“事业单位”这顶帽子也是一把双刃剑,受制于事业身份,地勘单位的陈旧体制机制已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以四川省地矿局各地勘单位为例,当前大部分地勘单位由于受长期形成的管理惯性仍旧粗放,大多是管两头,放中间。即管年初开头定目标,下任务,年底最后结算考核,对中间工程缺少有力有效管控。各机关管理科室对实体项目具体运行过程没有进行全程监控,服务与管理深入不下去,大部分经营实体自行进行项目的现场管理,由于经营实体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场管理重视程度不一,管理线条粗,没有制定细致化的现场管理要求,未统筹好成本费用和效益之间关系,也没有精力进行全面现场管控,导致大队对项目、对实体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项目管理精细化程度明显不够。这也是不容易出优秀地勘成果的主要原因。

2.职责不清,内部管理不畅。

传统地勘单位的管理模式,客观上将项目管理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分别由不同部门的不同人来负责,这样一来缺少有效协调和沟通。同时,管理过程存在大量却口,有的地方有交集,有的地方又覆盖不上,职责划分不是很清晰,这为相互推诿提供了条件。再次,每个项目不管大小,所有管理部门其实又都涉及其中,一不小心又会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层次过多,运行效率受到较大影响。

比如,要完成一个较复杂的项目,通常要求多个职能部门协作完成,但是地勘单位的机关科室职能划分导致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往往是浮于表面,工作目标也倾向于完成部门本职工作,而对项目实施则缺乏有效的成本费用预算分析,无法对项目实施提供足够支持。尤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进行跨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更是比较困难。甚至会造成一些工作领域的脱节,无人问津,相互推诿;或者一些工作领域几个部门一起管理,重叠管理,效率底下。

3.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强。

加强制度建设永远是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永恒话题。目前,作为“带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事业性地勘单位,其内部机制活力明显不足。但由于地勘行业的特殊性,无论是某个地勘单位内部还是不同地勘单位之间都存在着众多的差异和不同之处,这就导致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地勘单位及单位内的每一个部门。这样一来,制度的执行力常常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迫切需要制定完善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

同时,即使制度相对完善,但作为在市场上找饭吃的地勘经济实体,常常以市场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效益和目标,“重经营,轻管理”造成实体领导,在抓经营上肯下功夫,但是对于相关的管理制度却不太重视,这也是执行力不强的一个因素。

4.人才结构不合理,动力不足。

受体制影响,地勘单位的人才输入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引进人才,二是通过专业技术考核直接招聘。这样的人才引进方式必然造成人才专业结构不甚合理,懂经营、善管理人才缺口较大。对于人才培训工作而言,主要也是针对技术方面,对于管理岗位的培训相对较少。这样一来,地勘单位的管理人才也很不容易成长起来。

由于现阶段的地勘经济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整体转型升级

期,整体收入与地质黄金时期相比,都有很大程度地下降,加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工作条件较差,干部任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近期人才流失严重,同时又难以补充后备人才,造成单位发展后劲动力不足。

二、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实现地勘经济转型升级

1.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地质工作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这对地勘单位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深刻认识制约发展短板,是地勘单位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和前提。就四川省地矿局而言,局党委提出的坚持"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的定位, "五个地矿"(科技地矿、智慧地矿、绿色地矿、平安地矿、廉洁地矿)的建设目标,无疑为整个四川地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定位。局党委提出、大力倡导的 “地质+”战略,努力实施“地质+农业”战略、实施“地质+环境”战略、实施“地质+城市”战略、实施“地质+旅游”战略,也是以四川地矿局为代表的地勘单位更加广阔的视野审视地质工作,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推动地质工作大转型、大变革,切实发挥好先行性、基础性作用,切实推动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渗透和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为地勘单位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四川地矿局其下属单位之一的202队,党委行政班子从单位实际出发,正确把握“高质量”这一地质工作和地勘事业发展新方向,围绕提升地质工作质量和效益,提高工作标准和要求,提出了“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主线,努力实现成果供给之质量优和经济实现之效益好的双循环”作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争取在地灾防治、生态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等方面创造出一批能够拿得出打得响的品牌工程。这也是以川局202队为代表的基层单位,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抛弃过去地勘单位会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市场需求什么就努力去做什么,全面对接国家宏观战略,省市经济发展规划、对接生态文明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地质延伸产业,打造产业新支撑,实现转型新发展。

2.建章立制,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建章立制,强化运行管理和制度落实,确保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统一协调修订不适合全面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形成一体化全面项目管理相关制度汇编。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全面提高科学决策、民主议事的制度化水平。特别完善财务、审计等制度,以科学法治,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进一步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拖拉扯皮,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责任”的良好管理模式。以理清岗位职责入手,从机关各部门开始,先由部门负责人介绍科室职能,再由科室成员细分个人岗位职责,最后由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制度上墙。从正在开展的几个部门来看,本次定岗定员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厘清岗位职责,一方面解决了有的工作无人干,有的人无事干的不良情况,促进科室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好服务,职工遵章守纪、履职尽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科室与科室之间、科室与实体之间的交流配合,畅通政令,最终实现从服务中强化管理,通过加强管理出效益的工作目标。

三是着力提升二级实体项目管理水平,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以强化全面项目管理为目标,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预算管理为手段,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将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始终。紧密围绕合同的各个要素,沟通协调各管理部门,建立统一全面的项目管理制度流程。要做到严格合同审批,规范合同签订,防范合同风险。同时,还要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及项目外包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创新项目运作管理。着力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健全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质量安全检查,落实质量管理责任。着力加强资质管理,禁止使用本单位资质对外单位和个人进行挂靠,确需进行项目合作、联合承接项目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合作合同中必须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着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着力加强成本控制,强化项目成本核算和责任,严控项目成本费用。

四是“走出去,引进来”改善人才结构,提升地勘单位管理水平。面对地勘单位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的情况,既要做到创新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探索选人用人机制,树立面向基层一线选人,提拔有真才实学、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品德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的同志充实到关键岗位、重大项目担当重任,使干部队伍充满朝气活力。又要做到努力利用平台,整合资源。利用地方、省局、兄弟单位等工作平台,努力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外派、挂职锻炼。近年来,随着生态资源建设方面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很多地方单位都强烈表示和要求在地灾防治、矿产资源规划等方面需要地勘队伍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这样的交流学习,对提升人才队伍,特别是培养出具有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升文化建设,重塑发展信心。

文化建设是提高地勘单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文化观念,努力营造诚信至上、奉献社会的浓厚氛围,构建主动服务、一诺千金的诚信文化,服务于“大地质”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产业民生,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随着地勘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经济增长点的出现,专业技术的延伸,岗位的变动,必然会打破地勘单位固有的经营发展思路、文化习惯和思维定势,容易使单位产生剧烈的心理震荡,失去发展的信心和动力。经济新常态下,信心比金子还重要。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特殊时期的地勘文化构建。要努力对地质“三光荣”精神、钻石精神进行传承,承认老一辈所创造的辉煌历史,肯定他们多年来的工作成绩和奉献的价值。同时,要在新的时代,努力弘扬当下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 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激励职工爱岗敬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单位的主人,是这场改革浪潮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将改革创新的精神渗透到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全过程,把继承性、创造性结合起来,产生互补效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个性鲜明的地勘企业文化。要以坚定的信心和清晰的思路,把握大势、踩准时代节点,着眼长远、抓准战略重点,从地勘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实践要求,认清地勘队伍历史新方位,以新思维、新战略引领新发展、开创新未来,再创地质工作新辉煌。

当前,各地勘单位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走访”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发展信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国家的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新时代给了地质工作者更广阔的舞台。因此,在地勘经济转型升级的舞台上,所有地质人都要敢想敢试、敢闯敢拼,以优质的服务出效益,以规范的管理出成果,为地勘单位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凝聚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