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首页
林文的心一直在大凉山
来源: 106队 作者: 编辑:熊宴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0-09-28

林文,207地质队纪检监察部部长。颀长笔直的身形,和他曾是军人的形象完美地对上了号。

林文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心一直都在大凉山。这个高高大大的汉子,说起在凉山新华村,那个小小的村落,有属于他的责任、使命、情义,更有他无法割舍的父老乡亲。

2010年4月,响应省委组织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扶贫工作号召,局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层层筛选,最终选派林文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田坝镇新华村,挂职担任田坝镇党委副书记兼新华村党支部副书记一职。

军人出身的林文毫不犹豫地接下了组织交代的任务,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一走,一年的期限会延长到两年,再到四年;他更没有料到,四年后,当他真正离开那片土地时会难以割舍、会至今魂牵梦萦。

林文拿出手机,一脸欣慰地给我找他帮扶孩子的照片。孩子叫阿依王璐,是新华村的一个孤儿,林文通过助学资金和他本人的长期资助,让她顺利读完了初中、高中,考上了大学。从达州师范学院毕业后,阿依王璐选择回到甘洛县,在普昌镇作了一名中学老师。孩子一直称呼林文为林爸,对他说:林爸,我要回凉山,我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家乡的孩子们。

去年阿依王璐结婚了,林文高兴地包了一个大红包,阿依王璐噙着眼泪对林文说:林爸,我都成家了,不会再给您添负担了。林文笑眯眯地将红包递在阿依王璐的手里:傻孩子,一定要收下这个红包,这是林爸对你幸福生活的美好祝福,有了亲人的祝福,你就能顺利开启人生新的长路。

当年的新华村,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很多,林文深知,贫穷的根子不在贫瘠的土地,而在人们的思想。村民们一直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读书无用论,大多数的孩子没念完九年义务教育,就遗憾地辍学打工了,这种恶性循环成了致贫的重要原因。

扶贫先扶智,济困智先行。林文挨家挨户地劝说村民,让孩子去学校念书,对于那些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孩子们,他又千方百计地通过金秋助学、助学一帮一、助学基金等各种方式,帮助孩子们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他为孩子们,多方奔走,也感染了207队的同事们,同事们纷纷各尽所能,对甘洛县12名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

助学扶贫是扶贫工作中比较容易解决的工作。“造血式”扶贫,才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攻下的堡垒。刚到新华村,作为田坝镇党委副书记,林文依靠村两委班子,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的形式,反复宣传党的政策、精神、宣讲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愿景,率先在新华村提出了“扶贫先扶智、济困志先行”的扶贫口号,他同村委班子发动村民从思想上转变扶贫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变“为我扶贫”到“我要致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 

思想解决了,还要有可以实行的工作计划。林文将计划分成三步,第一步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是形成自身的产业建设,第三步是对贫困农户进行资金扶持。局是林文的强大后盾,看了林文详尽的报告,局党委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新华村发展自己的产业,并拿出一百三十万扶贫资金用于新华村的建设,通过该资金,新华村修建了标准通村公路550米、通组水泥公路620米、入户水泥路800米,加宽村道110米,修通排污渠83米。

望着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村民的信心增强了,他们都知道跟着林书记,一定能致富。望着对美好新生活充满向往的村民们,林文开始思考下一步,在发展产业的路上,一定要结合实际,稳扎稳打,找到真正适合新华村发展的项目。他选择了种植黄果柑。为什么选择黄果柑,这里面有林文的坚持和想法。林文带着村民先后7次对全省的鲜果基地进行了考察,最后选择了石棉县的黄果柑。

林文给我算了一笔账,黄果柑一亩是80株,一株挂果是500斤,好的时候可以卖到3元每斤,最低也是2元每斤,经济上是可观的,最重要的是,黄果柑年底成熟,只要不摘,果子可以在树上一直挂到来年的端午仍能保持新鲜,这样又节省了一笔储藏费用。黄果柑的树枝树叶还能就地掩埋,成为果树最好的肥料,既生态又环保,适合刚刚开始从事新产业的新华村村民。

林文说,7次考察,总共有117人参与,我和这117人都进行过沟通交流,最终与大家达成一致,通过他们的示范种植,增强村民的信心。林文的坚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石棉县黄果柑作为新华村的扶贫支柱产业,目前已经发展到600余亩,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第一年,新华村一组村民何平家的果子产量就达到了10万斤;村长张勇家果园的果子产量达到了5万斤。看到大家喜笑颜开,他自己也充满了干劲。

林文请来农业局的技术员、石棉县的种植专家给村民讲解果树的嫁接知识,怎样防治虫害,为进一步推动黄果柑种植,他又印发了280本《黄果柑种植技术》,便于大家的学习,制订了《新华村黄果柑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新华村黄果柑种植协会,倡导果园下养殖家禽,“认养一棵树”的林下经济,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围绕庭院经济发展小型农家乐,2015年,新华村黄果柑种植协会被评为凉山州州级农村种植协会。?

产业建设搭好了,大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下一步就是给贫困户做资金扶持,引导他们致富。什么人是贫困户?在2015年精准扶贫后,才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证标准,而在2015年前,林文只有靠自己摸索,由他一家一户的调查走访,与村委会的同志们商议,公平公正地选出了33户特困家庭。

通过局筹措的济困资金和全局党员职工的爱心捐款,为33户特困户改造了生活设施、送去了生产物资。当时林文为特困户买了182头小猪,让特困户们进行家庭养殖,并告诫他们,如果偷懒或者拿来变卖、吃肉,那就会取消被扶贫资格。当他走进全村最穷,辈分最高的张世刚老人家中,告诉老人家他是来送猪的时候,张世刚老人惊讶的表情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他问林文:真的给我送猪?林文点点头。老人又问:给我多少头?林文问:你需要多少头?张世刚老人犹豫了一下:10头。林文肯定地说:没问题。

张世刚老人愣愣神,跑出了房子,站在自己院坝的中央,对着天空,大声的喊着: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

说到这里时他望着我说:你知道嘛,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令人欣慰的是,送出去的182头小猪,并没有如大家预想的那样,被村民们吃掉,杀掉,第二年的出栏率竟然高达178头。

解决了贫困户的问题,对于那些积极致富,又因为家庭环境贷款难的村民,林文又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创造性地设立了《地矿循环扶贫基金》,制定了《地矿循环扶贫基金管理办法》,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帮助短期资金遇到困难的农户,地矿扶贫基金目前在精准扶贫中依然运行良好,为近百户农户提供了便利。

四年里,新华村从曾经贫困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新农村建设“十佳示范村”,更是甘洛县的明星村。林文也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甘洛县扶贫先进个人。

对于工作,林文没有遗憾,对于情感,林文却有深深的歉疚。2012年,林文过完春节回到新华村,33个贫困户家庭,每家准备了一块最好的腊肉,拿到了林书记的办公室,林书记坚决地拒绝了村民们的心意。

我是一个党员,我怎么能拿村民的东西,我所作的一切都是我一个党员应该做的,林文说出来当年自己的想法。可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依然忘不掉他们失望的眼神,我哪怕只是拿一块,就一块,他们都一定会很高兴。现在回想,做工作,还是应该讲究有温度的方式方法,这大概是我扶贫工作中最后悔的事了。

作为局在扶贫脱贫战中选派的第一个干部,林文有着军人的耿直,也有着地矿铁军的谋略,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作为川局的第一个排头兵,积累了经验,做好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林文走的那天,田坝镇的新华村,发生了只有在电视剧中才能出现的动人场景,村民们含着泪水,拉着林书记的手不准他走,很多人追着车子,直到车子消失不见。这些林文都不曾与我说起,我想,他大概是不敢说吧,他怕他的故作坚强在最后一刻被他的泪水打破。

林文常常回想的是他在新华村散步时的场景,彝族老汉拿着锄头,一锄一锄敲着脚下的土地,夕阳西下,老人的剪影越拉越长,周围响起村落里的狗叫声,一切安宁美好,那种对未来生活不屈的韧性,生生不息,蔓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