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首页
扶贫路上的三个小故事
来源: 局宣传信息处 作者:龚骏、刘芹秀 编辑:任小川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19-12-02

个人简介:共产党员,工程师。1989年12月生。2013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先后任207队资环院矿调区调项目负责、经营部主任。2018年6月至今担任甘洛县田坝镇罗咀村驻村扶贫干部。

主要成就: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四川省地矿局优秀共产党员、甘洛县田坝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


2018年6月,29岁的田野前往甘洛县田坝镇罗咀村。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一年多来,整天忙碌在罗咀村的犄角旮旯,抓党建,举办夏令营,开展以购代捐,解决矛盾纠纷,劝返辍学少年……繁琐工作的背后,罗咀村天天在变化,故事天天在发生。

故事一

2018年6月初,在得知局党委将要选派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后,田野主动报了名。当时田野的妻子分娩在即,但他依然坚持要求前往扶贫第一线,得知丈夫的决定,妻子沉默良久,最后咬咬牙说:“你去吧,孩子我来照顾。”

在递交完扶贫申请材料后的第三天,田野成为了一名父亲,在孩子出生不到10天,他便收拾行囊奔赴扶贫战场。说到自己的选择,田野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既然是党员,那当先锋,走前面,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故事二

在罗咀村,村民好面子,或多或少爱攀比,很多家庭在举办红白喜事时都不惜花费大量金钱,甚至是借钱操办,只是为了更有“面子”。

面对这种情况,田野认为扶贫必须先扶志,改变村民的陈规陋习,做好移风易俗是当下之急。打定主意后,他联合村两委,在党建月会、村民大会等会议上向村民宣传政策,将节约办红白喜事写入村规民约,在走村入户时向村民灌输观点……

就这么坚持了两个月,村风村俗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上一位老人去世,节俭的宴席代替了宰牛杀羊的大操大办,劝慰亲人代替了密集的鞭炮声,彻夜不停的烟花变成了亲朋好友的相依相伴,少了喧嚣,多了温情,少了浪费,多了勤俭。

村支书高继国拍着田野的肩膀笑道:“看到没,这就是你平时风里来雨里去宣传倡导的成果。” 

故事三

2018年9月,一项大工程在罗咀村动工了:通村硬化路。这对罗咀村是件大好事,但就在动工前,田野发现包村县领导、镇领导对此都表现出了些许担忧。细问才得知,修路过程中需要征地、占地,这些基本上成了“纠纷、扯皮”的代名词。

田野提出,修路要先修“思想”,如果村民思想观念不转变,路就修不起来,即使磕磕碰碰修起来了,那以后的产业发展,饮水灌溉工程又该怎样应对。为此,田野积极出谋划策,制定方案。一边协同村两委开展修路前的思想动员,从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入手,宣传公路建设的好处和长远意义,与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统一思想;另一边,在8月的党建月会中,田野积极宣传道路建设政策,向村民展示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并与村两委制定修路征地、占地告知书,鼓励村民从长远利益、全村发展角度出发,为“路”“让路”;同时,田野还利用自己是凉山人的优势,到可能被占地的村民家里进行地毯式走访,聊产业,谈将来,打开村民们的心结。

道路建设开工了,一天,两天,三天……罗咀村保持着昔日的宁静,在村民们闲适的生活步调中,基础路面拓宽工作结束了!没有一户村民因为占地阻挠施工,没有一户村民因为一株核桃,或是一棵瓜苗被铲掉而纠缠不休,豆苗、姜黄郁金、刚破土的葱蒜,在机械臂的起落中拔根而起。村民们在修路这件事情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度,他们用一种“罗咀式”的安静表明了他们的态度。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应,田野就觉得那些汗没有白流,那些路没有白走,那些付出没有白费。

田野还在扶贫的路上前行着,他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