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安全风险高,施工工期紧的工程项目,二大队从实际入手,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践经验,以万源市太平镇毛坝子(向前广场)斜坡变形综合治理工程为例说明。
该工程采用“锚拉桩+桩板墙+格构锚索+截排水”综合工艺,需要进行 97 根抗滑桩、102根格构锚索及多段截排水沟施工。施工过程中面临高边坡、深基坑、交叉作业等风险,其中锚拉桩施工作业采用人工开挖成孔(最大深度达40余米),危险性极大。
该项目部采取了如下措施,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一、构建严密安全隐患排查体系
——强化组织机构压实责任
项目开工前,就成立由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劳务单位负责人、人工挖孔桩班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组成的隐患排查小组,明确各方职责,确保排查工作覆盖作业全流程,无死角、无遗漏。
——精细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以人工挖孔桩作业为重点,项目部按照“月排查+日巡查+专项检查”模式制定排查计划,聚焦作业环境、起升设备、脚手架稳定性及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开展重点排查。同时严格落实孔口安全防护措施,将隐患排查嵌入施工全周期。
二、聚焦关键环节隐患排查整治
——排查整治作业设备隐患
针对“人工挖孔+机械出渣”的高风险模式,项目部要求操作人员每班作业前对作业设备进行检查和空载试运行,检查提升设备的运行状况、脚手架的稳固性、钢丝绳和绳卡的完好性等,发现故障及时处置,设备性能良好、设施状态正常方能进行作业。
——排查整治作业环境隐患
施工期间,项目部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设置安全通道、材料堆放区和车辆调头区,并做好明显标识,保障人员和设备通行顺畅。在交叉作业区域安排专人现场指挥协调,每日收工前对孔口进行“围挡+覆盖”双重防护,有效解决场地狭窄、人员密集以及交叉施工等安全问题。
——排查整治劳动防护用品隐患
每天开工作业前,项目部安全员都要检查作业人员安全带和安全绳是否完好有效、防坠器钢绳是否能正常锁紧,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在作业过程中发挥安全功能。
三、运用多元方法提升排查成效
——日常巡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针对高温和寒冷季节、雷雨天气、重点节假日等特殊时段,项目部在每日常态化巡查的基础上,及时根据现场工作的变化调整对应的防范措施,切实保障施工作业安全。
——激发全员参与隐患排查热情
项目部通过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安全激励措施等方式,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隐患排查能力,鼓励全员参与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通过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施工人员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2024年8月,挖孔桩井下作业人员上下井未悬挂防坠器,现场管理人员发现后立即报告并在施工作业管理群进行通报,项目部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对劳务单位进行罚款,并责令劳务单位对作业班组和从业人员进行处罚。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2025年万源市太平镇毛坝子斜坡(向前广场)变形综合治理工程共排查整治一般隐患37起,整改率达100%,有效遏制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风险,保障了工程项目安全推进。
项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