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地质局下属一大队承建的阿坝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工程关键施工任务——填方边坡双排“h型”矩形抗滑桩工程顺利竣工,标志着变电站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是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和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重点输电工程,对川西清洁能源外送和西南电网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地质铁军鏖战雪域 开拓先锋降伏地脉
2024年6月,一大队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的项目团队正式进驻海拔3620米的米亚罗自然保护区,参建阿坝1000千伏变电站——这个川渝特高压电网“西电东送”核心枢纽、世界海拔最高特高压变电站新建工程场平施工任务。
在这一保障“电力天路”安全运行的基石工程中,项目团队主要承担的是Ⅲ型填方边坡区域的双排“h型”矩形抗滑桩和抗滑键及其附属工程,旨在通过87根深度近30米的巨型抗滑桩与104根横向抗滑桩的立体组合,为阿坝变电站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初期试成孔阶段,面对70%塌孔率的严峻形势,项目团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增设35口深井降水系统,并采用高压旋喷桩预加固技术,历时42天完成破碎岩体预加固,其中单日最大注浆量达320立方米,为首根矩形抗滑桩Bs13的顺利浇筑奠定基础。
施工期间,极端气候与地质风险交织,项目现场遭遇12场暴雪、7次暴雨及持续18天零下15℃低温,累计停工4次、最长中断15天。其中极软弱地层及高压力地下水导致桩孔多次垮塌,部分单桩成桩周期长达15天,远超平均工效;2024年9月18日至10月3日受连续降雨影响,15天仅完成2根抗滑桩施工,效率骤降80%。
面对58米高填方边坡支护、岩体风化破碎、地下水丰富等多重严峻挑战,项目团队动态优化施工方案:2025年4月启动“冲刺攻坚”,投入109名作业人员、19台大型设备,通过24小时轮班、优化施工工艺,创下单月成方桩26根的施工纪录。
至2025年5月10日最后一根抗滑桩Bs46浇筑完成,累计历时283天。
匠心铸就精品工程 数字赋能质量典范
项目团队全程贯彻“地质先行、科技护航”理念,依托“高原特高压数字施工平台”,累计完成抗滑桩(键)施工191根,总延米达4510米,单桩最大深度30米,混凝土浇筑总量2.8万立方米,钢筋制安3472吨,283天连续作业中保持“零事故”记录;桩身检测113根,Ⅰ类桩占比100%,刷新高海拔复杂地质区大型基建项目安全质量新高度。
破冰高寒施工禁区 立标特高压边坡工程
项目团队成功攻克了高寒、高海拔山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大截面矩形抗滑桩机械施工的瓶颈,为类似大型工程高陡边坡支护措施提供宝贵经验,是阿坝特站址58米高填方边坡稳定的基石。
该双排“h型”矩形抗滑桩工程的完成为变电站主体结构施工扫清地质风险,有效保障了变电站工程整体安全,并为高海拔地区特高压场平工程抗滑桩施工提供重要技术范本。
目前,项目团队正精心组织、积极调配各种资源,全力推进后续挡土板、加筋土挡墙、锚索、冠梁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