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地矿局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省地质局在行动
来源: 局地质灾害处 作者: 局地质灾害处 编辑:吴丹 发布时间: 2025-05-12

今天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四川省地质局紧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以“全年防地灾”的攻坚理念,构建起地灾防治强力支撑。今日,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在自然资源厅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导下,我局参与的“四川万源‘7•11’改板湾滑坡避险”和“四川乐山‘7•25’红岩凼滑坡避险”两个案例,以精准预警、高效处置的突出成效成功入选。

2024年7月10日14时,达州万源市罗文镇团堡梁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陈邦在巡查时,敏锐察觉到团堡梁村解放湾组改板湾出现轻微沉降与路面断裂异常情况,他迅速将这一险情上报。省地质局十一大队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派遣驻守支撑技术人员奔赴现场。技术人员凭借专业知识,协助政府部门深入分析研判滑坡灾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果断建议采取紧急避险转移措施。仅40分钟后,14时40分,34名受威胁群众便全部安全转移至妥善安置点。7月11日3时27分,该区域山体滑坡如期发生,由于预警及时、处置高效,成功实现零伤亡避险目标。

2024年7月25日清晨7时20分,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朝山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杨明松在雨后核查工作中,发现斜坡后缘出现裂缝,且伴有局部落石现象,他即刻将险情上报。省地质局七大队迅速行动,驻守支撑技术人员火速抵达现场。在现场,技术人员与政府部门紧密配合,对滑坡灾害现状和后续趋势展开科学研判,并给出紧急避险转移的专业建议。短短40分钟内,77名受威胁群众全部被转移至安全区域并得到妥善安置。20分钟后的8时20分,红岩凼发生滑坡,正是得益于及时的预警和高效的转移工作,此次滑坡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再次彰显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卓越成效。

省地质局党委始终将地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防灾减灾防线。2025年汛期来临之际,局领导班子成员迅速行动,兵分多路深入防灾重点区域一线,用脚步丈量风险,以科技赋能安全,以实际行动践行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担当。

5月6日至7日,局党委书记、局长伍定带队深入乐山市沙湾区、峨边县实地督导驻守单位汛期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工作,看望慰问一线驻守地质队员,并对汛期驻守督导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驻守队伍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十条要求》,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配齐配足应急处置装备设备,强化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协助地方政府扎实开展巡排查、防灾培训、避险演练等工作,全面提升驻守督导的质量和成效。他进一步强调,在开展汛期驻守督导工作时,驻守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时刻保持良好作风,注重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展现地质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

5月8日至9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海军带队赴川南防灾重点区域检查汛期驻守督导工作及地灾隐患排查情况。在现场,胡海军一行认真翻阅工作资料,现场检查边坡雷达等应急监测设备运行情况,详细听取十二大队、六大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汇报,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要求驻守队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隐患点监测预警,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和规范操作培训,切实保障一线人员生命安全。

目前,省地质局打造的“地质管家”服务体系已织就全方位立体防护网络,专业技术骨干下沉一线,驻守13个市(州)111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市、区,含经开区、高新区、景区),搭配边坡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智能监测设备,构建起“半小时应急响应圈”,实现灾害隐患实时监测、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为地灾防治工作装上“智慧大脑”与“安全引擎”。

下一步,省地质局将以此次入选全国地灾成功避险典型案例为契机,深度提炼推广成功经验,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十条要求》《高陡斜坡山体裂缝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以及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工作要求,夯实驻守技术支撑工作,强化应急培训演练,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持续优化升级“地质管家”服务模式,以更完善的技术体系、更扎实的专业力量、更迅速的应急能力,全力筑牢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安全防线,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多地质力量。

相关推荐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北路一段25号
电话:028-83232612
事业单位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微信
    微信二维码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