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地矿局
重磅喜讯|我局2项成果荣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来源: 二大队 作者: 张丹丹 编辑:王丽 发布时间: 2025-11-25

根据《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章程(暂行)》有关规定,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24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的公告,省地质局下属第二地质大队牵头完成的“黄河上游高寒脆弱区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和参与完成的“海相‘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勘查理论技术创新与找矿突破”成果位列其中,双双斩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四川地质事业再添重磅荣誉!

“黄河上游高寒脆弱区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由二大队牵头,联合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完成。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二大队在技术攻关、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等全过程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项目聚焦理论创新破解生态修复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提出基于地质-生态系统演化的高寒区水涵养功能循环演化理论体系,揭示其受损破坏机理,建立“稳水、固沙、增碳”协同修复模式,突破生态系统受损背景下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碳汇功能协同提升的理论方法瓶颈,为脆弱生态系统的系统性修复提供了原创性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构建全周期体系,实现精准诊断监测,团队构建“五基”协同的精准识别监测体系、“五维”评估体系与“五环”技术链,通过多源感知、智能分析与闭环反馈,实现对生态系统状态的全周期、多维度、动态化诊断与监测,成功破解精准识别与科学评价的技术瓶颈。立足高寒生态系统特殊环境条件,团队创新研发水涵养功能本地化修复技术,融合自然恢复规律与人工干预手段,显著提升生态修复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高寒区生态功能整体提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构建了“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在典型区域实现示范应用,成效显著。成果经鉴定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高寒水涵养功能区地质-生态系统演化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极贡献四川地质科技力量。

“海相‘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勘查理论技术创新与找矿突破”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牵头,联合二大队及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项目成果直面我国钾盐资源严重短缺、海相找矿长期未能突破的“卡脖子”困境。项目组历经十余年深耕,提出探寻石盐-杂卤石新组合的可溶性固体钾盐矿新思路,创新提出“双控复合成矿”理论,发现全球首例“新型杂卤石钾盐矿”,构建了“三高、两低、一大”测井识别技术体系,并研发“U型”对接井溶矿采卤与钾锂硼铷铯多元素综合利用新工艺。实现我国海相可溶性固体钾盐“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彻底重塑全国钾盐资源格局,推动形成“海陆并重”的战略新格局。为国家第三大钾肥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支撑和贡献。

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下设两个奖项,分别为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和自然资源青年科技奖,每年评审一次,旨在奖励在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此次共评出奖项223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59项,找矿奖14项,青年科技奖50项。

相关推荐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北路一段25号
电话:028-83232612
事业单位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微信
    微信二维码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