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地矿局
三大队驻村故事:田埂上的星光记账本
来源: 第三地质大队 作者: 蒲海洋 编辑:吴丹 发布时间: 2025-06-17

把脚印酿成守望的诗行

2024年8月,我踏上了驻村之路。电梯门合上的瞬间,妻子抱着襁褓中孩子的身影成了一道温柔的剪影,她睫毛上悬着未坠的牵挂,像一根细针扎在心上。大巴车碾过省道的颠簸里,我反复摩挲着笔记本扉页的字迹——“以心为秤,量尽民生;以脚为尺,丈遍乡野”,阳光透过车窗,将这行字镀成鎏金的诗行。

初到白马镇,摩托车载着我一头撞进了观岩村的热浪中,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织就了一张浓绿的网。覃奶奶家的门槛,被我频繁地往来踏出了温润的木纹。她总是热情地往我手里塞鸡蛋,念叨着:“小蒲啊,比我那腊月才回的娃还亲。”我知道,她独自守着空巢的夜晚,定是孤寂又漫长,所以每次离开时总要多留半小时,听她讲嫁过来那年的桃花雪。陈大爷抚摸着我送给他的带照明功能的拐棍时,我看着他掌心的老茧,那里面仿佛盛着半个世纪的风,让我想起了老家已故的外公编竹筐时微颤的手。

白天,我扎进如青纱帐般的玉米地,汗水在衬衫上洇出盐花;夜晚,就着村委会的白炽灯,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各种信息,就像画下星图般的标记:谌大爷的腿疼药该续了,向叔家的水管需要安装一个接头,丁大妈家的猪崽该巡圈了……妻子翻看我手机里的备忘录,笑着说:“你这哪是驻村,分明是把全村人的日子都缝进了口袋。”我给她看李奶奶穿新棉鞋的照片,老人眼角的皱纹绽成了八月的向日葵,她忽然就不说话了。

让温情长成破土的春芽

春节前的山路上,大衣裹不住刺骨的风。当我把米面搬进张大爷家时,老人往我口袋里硬塞生姜,说:“蒲书记,这是自家地头的,煮姜汤去寒。”那枚带着泥土的生姜暖着我的掌心,让我忽然明白,乡村工作的真谛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心与心的根系在泥土里悄悄缠绕。

村道上,背着书包的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我们邀请了派员单位的领导和成都市公安局的教官,到学校为孩子们讲授地质灾害防范和防欺凌的专题课程。我们捐赠的价值3万余元的文体用品和应急物资,装满了小卡车。在互动环节,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增长了知识,赢得了奖品。

组织文艺下乡那天,舞台音乐响遍山谷。老人们随着节奏拍打着腿,孩子们则追逐着身着彩妆的演员奔跑,晒谷场仿佛成了流动的星池。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拽着我问:“蒲叔叔,他们明天还来吗?”她眼里跳动的光斑,比任何舞台灯都明亮。组织的科技下乡技能培训课上,村民们握着笔在签到册上签下名字,那模样像极了春日里埋下种子时的期待——我知道,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里,藏着乡村振兴最朴素的渴望。

让产业成为振翅的风

辣椒地里的阳光带着灼热的重量。省农科院专家来指导时,我跟着蹲在垄间,膝盖沾满红泥。四十户村民的育苗棚在风里起伏,百亩椒苗摇着新绿的手掌,仿佛绿色的潮汐漫过田埂。暴雨突至的傍晚,我和村民们在泥水里扑抢薄膜,浑身湿透却笑着互相打气:“今年收成肯定好!”当那些翡翠般的嫩叶挂满枝头时,我和村干部都成了被阳光晒黑的焦炭。

省地质局黑猪养殖项目落地那天,猪圈里的哼唧声像跳动的音符。为了六十头猪苗的分配方案,我在办公室里电话打到嗓子沙哑。当毛茸茸的小猪拱进食槽时,李大哥拍着我肩膀说:“蒲书记,你这城里来的书生,比咱们还懂泥巴味。”预计十五万的增收数字,写在账本上时比任何标语都滚烫。

最费心血的是蜂蜜产业。我对着“勺型便携蜂蜜”“蜂蜜啤酒”“楔形盛蜜瓶盖”的样品反复推敲,在成都考察时,从蜂箱结构讲到文创包装,口干舌燥却看见领导眼里的光。如今路过蜂农的家,蜂群的嗡鸣像流动的金箔,而2025年的春日规划里,这些带着花香的精灵,将成为叩开市场的密钥。

把治理写成和谐的韵律

每逢暴雨夜,观岩村实施地质灾害预防应急转移,手电筒的光束刺破浓稠的黑暗。姚大爷固执地守着老屋,我蹲在他床边说:“跟我走,村委会煮了您爱吃的面。”当村民在应急安置点捧着热汤时,雷声都变得遥远。清理路面崩塌时,泥浆漫过裤腿,村民笑我:“蒲书记的白球鞋成了迷彩靴。”我踩着泥巴搬石头,忽然觉得这双鞋比任何皮鞋都有分量——它们丈量过每一寸需要守护的土地。

调解地界纠纷那天,两张木凳在晒谷场摆成半圆。从“六尺巷”的典故讲到村里的未来规划,三小时的茶香里,两家握手时带起的微风,吹开了缠绕多年的芥蒂。看着他们并肩离开的背影,忽然懂得乡村治理的艺术,不是生硬的法条,而是用耐心熬制的和解剂。

照亮每一个期待的眼神

直播那天的凌晨五点,星光还没落尽。我在小广场搭起遮阳棚,手心的汗把话筒握得发烫。当镜头对准土蜂蜜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孩子们的嘀咕:“叔叔要当明星啦!”深吸一口气,对着镜头喊出:“家人们,这是咱们观岩村山风酿的蜜!”三百单农家好物的成交声里,那位攥着干笋的大姐红了眼眶——她终于能早早收摊回家照顾卧床的丈夫。

最柔软的愧疚藏在深夜的视频里。妻子打来视频,孩子第一次在屏幕里奶声奶气喊“爸爸”时,我正在劝说向大爷孙儿重返学堂。妻子总笑我“把村子当成了最重要的家”,可当她把新闻截图发给我时,附言写着:“家里有我,你守护好那些村民。”村委会的灯光常常亮到子时,蛙声从辣椒田漫过来,月光把笔记本上的数字酿成银色的霜。覃奶奶的叮嘱、陈大爷的摩挲,都成了笔下的标点符号,串起观岩村通往黎明的章节。

风掀起窗帘,带来新翻泥土的芬芳。我望着窗外,平整的村道如银链穿过墨绿的椒田,远处山峦的轮廓渐渐被晨光勾勒清晰。原来每个驻村人的夜灯,都是缀在田埂上的星星,它们未必璀璨夺目,却能照亮乡亲们数着脚印前行的路。而我,有幸成为这片星河里的一颗,用脚印作笔,在乡村振兴的卷轴上,写下带着露水与星光的诗行。

相关推荐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北路一段25号
电话:028-83232612
事业单位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微信
    微信二维码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