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映“宝塔”
2024年8月1日,在省地质局及七大队党委的精心组织下,我怀揣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干事创业的决心,带着几分对未知的忐忑,踏入了宣汉县上峡镇宝塔村这片陌生的土地,自此开启了我的驻村帮扶新征程。
初见宝塔 山水间的静谧与挑战
绵延蜿蜒的入户村道,时而紧闭的农户家门,以及两旁簇拥的繁茂杂草,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乡村图景。偶尔点缀其间的小洋房,显得格外醒目。村支书老蒋向我介绍着宝塔村的“家底”: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下辖1075户约4000人,其中常年留守的800余人,且多为老人——青壮年大多携子女外出务工、求学,村庄在静默中透着几分寂寥,也让我读懂了肩上帮扶任务的重量。

了解村情
脚步丈量 叩开群众心扉
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驻村工作队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于8月2日便启动了密集走访。从次日起,我们每日清晨六点整装出发,踏着晨露穿梭在村道小巷,直到夜幕降临才返回驻地整理走访记录。短短一周时间,在村“两委”的全力配合下,我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就遍访了全村约150户在家脱贫户和监测户。同时,村“两委”通过见面会、村社群等方式,广泛宣传新驻村工作队的来意与规划。

入户走访
这份“用脚底板丈量民情”的执着,加之及时到位的宣传和沟通,让我快速融入团队,摸清了村情民情,赢得了工作主动权。
勤学笃行 筑牢帮扶“基本功”
如何尽快胜任农村工作?我为自己制定了全方位的学习路径:
拜师村“两委”:在虚心请教与日常协作中,学习与群众打交道的沟通艺术和基层工作技巧;
向上级取经:主动对接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收集政策、资料,厘清思路,让帮扶举措不偏航;
传承接力棒:向前任驻村干部认真学习,通过工作交接和沟通交流,汲取经验和教训,掌握驻村工作的方法与要点;
横向共成长:与前期和同批驻村干部保持密切沟通,交流心得,取长补短;
挑灯勤自学:利用晚上和碎片化时间,深入钻研《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政策“明白纸”》《四川省驻村干部应知应会工作手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暨脱贫人口收入计算工作指南(100问)》等材料,吃透政策要点,明确“干什么”和“怎么干”;
实践出真知:主动投身村“两委”日常工作,在实干中发现不足,弥补差距。

日常学习
多维度的强化学习,让我在短时间内褪去了茫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确保帮扶工作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产业振兴 探索前行的漫漫长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更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宝塔村在脱贫攻坚阶段,已对种植业、养殖业领域积累了一定基础。当前,正带领村“两委”积极拥抱新业态:
探索电商助农:借助省地质局临时党支部发起的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带领村“两委”观摩学习,助力种植户打通农产品销路,提升本地特产知名度,让土鸡、土鸭、禽蛋等初级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城市;
搭建长效平台:省地质局临时党支部发起的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得到了宣汉县委高度关注。基于此,我和村“两委”达成共识: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先引进本土成熟电商销售平台,同步培养本地电商人才,最终打造属于宝塔村自己的电商阵地。我们的目标不止于让农户“鼓钱袋”,更希望以产业为纽带吸引青年人才回流;不止于“卖产品”,更要延伸产业链条,以市场需求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实地考察种植业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驻村以来,我始终铭记“用心用情用力”的工作要求,对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认可,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就在身边。
今年1月2日,一位因意外盆骨骨折在家休养、饱受失眠困扰的22岁青年打来求助电话。面对其母的顾虑和多家医院的婉拒,我们多方协调,终于为青年联系到接收医院并妥善安排。同时,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耐心安抚其母亲的情绪、打消她的顾虑,最终顺利将青年送入医院接受康复治疗。3月,青年康复出院;6月初,他特意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喜悦:“何书记,我现在广州打工,一个月可以挣6000块!11月我回家休整,明年初就返校继续学业!”

安排青年前往医院治疗
此后,每当走访到他家附近,知情的村民总会围拢过来,一遍遍诉说着这个家庭的变化,将这份转机归功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这份朴素的认可,便是对我工作最珍贵的褒奖。
小书包大希望 托起明天的太阳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上峡学校肩负着全镇义务教育的重任。在地质局宣汉县临时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代表临时党支部向上峡学校捐赠了200个书包。3月6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发放仪式,2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收到了这份特别的奖励。书包虽小,却承载着我们沉甸甸的关爱与期许,寄托着未来振兴乡村的无限希望。

为上峡学校捐赠书包
驻村三百余天,我从陌生走向熟悉,从初到时的忐忑到此刻的从容,从最初的茫然到愈发坚定的信念,我的肤色被晒得愈发黝黑,鬓角也悄然添了几缕白发,但我从未后悔当初义无反顾的选择。唯愿这微不足道的我,能以微薄之力,为脚下这片美丽热土添一抹亮色、尽一份绵薄。
(四川省第七地质大队派驻宣汉县上峡镇宝塔村第一书记、省地质局驻宣汉县定点帮扶干部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何亮)
求真务实显真情 助力乡村促振兴
2023年8月18日,我告别四川省地质局,奔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正式就任窝底乡金山村第一书记。从身为 “地质铁军”的技术干部,到扎根乡村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身份虽变,可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底色未改,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滚烫。一年多来,我穿梭于村落田垄间,踏遍金山村的每一寸土地,叩开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倾听心声、排忧解难,用实干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凝心聚力固堡垒、党建引领促振兴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农村事务繁杂,办好农村事,关键要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强、筑牢,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我与村“两委”成员并肩协作,细化任务清单、聚焦工作重点,全力抓好金山村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 学习制度与“三务公开”等制度,让组织生活规范有序、村务管理阳光透明。

带领村组干部外出考察学习
为进一步夯实金山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的思想认识与履职能力,我精心组织协调,带领大家前往小金县八角镇开展基层党组织提档升级学习考察活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借鉴先进经验,拓宽工作思路。同时,我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扎实推进支部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发展党员等工作,让党支部凝聚力与战斗力持续增强。因工作务实尽责,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荣获小金县窝底乡2023 - 2024 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勤走访深调研 为民办事促振兴
驻村伊始,我便将“摸清家底、吃透村情”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带领工作队员挨家挨户登门走访,与村民坐一堂拉家常、交朋友。无论是掏心窝的真心话、接地气的大实话,还是带情绪的气话、怨言,我都耐心倾听、细心记录。历时半月,我终于完成了3个村小组143户村民的全覆盖走访,精准掌握了金山村的资源禀赋、发展短板和群众诉求,也清晰勾勒出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蓝图
为尽快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我带领队员发放群众联系卡,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家事,亲力亲为破解难题。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3件,让和睦新风浸润乡村。积极宣讲避险搬迁政策,协助村民陈志军、杨群伟等人完成手续申报、旧房拆除等工作,让他们顺利开启新生活。走访中得知,村民徐顺勇的儿子徐秀东患有精神二级残疾(癫痫),无法正常劳作,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我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班子开会研判,确认其符合个人低保申报条件后,协助准备相关材料,最终成功为其办理低保,为这个家庭撑起一片天。2024 年汛期,村民罗正权家房前屋后出现裂缝,险情迫在眉睫。我迅速组织村组干部及村民,争分夺秒完成人员临时安置与物资转移,牢牢守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底线。

帮助受灾村民搬家
拓展思路调产业 强村富民促振兴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村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我深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是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经调研发现,金山村传统的牦牛养殖和花椒种植模式,受近两年市场行情下滑影响,增收效应逐渐减弱。但盲目进行全面产业调整,风险过高、得不偿失。

查看村民花椒质量
为此,我积极向派员单位省地质局沟通汇报,争取支持,通过“以购代捐”“消费帮扶”等形式,为金山村的花椒、牦牛、猪肉、蜂蜜等农产品搭建销售桥梁。销售额达90万元,村集体经济盈利20余万元,村民集体经济分红从原来的12元增长到60元,计划2025年各项指标实现更大幅度增长。此外,我带领村干部及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先进产业发展经验,积极争取帮扶政策,协调帮扶资金2万元,成功落实金山村中蜂养殖基地(试点)项目建设。同时,结合金山村资源禀赋,与村干部一同深耕细研,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编制完成金山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方案,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争取项目补短板 提升治理促振兴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人居环境,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充分发挥省地质局的专业优势,带领队员系统排查村内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并针对性地向村民开展地灾隐患识别及避险救灾知识宣讲。今年汛期,我带领队员长期坚守在抢险救灾一线,一旦收到预警信息,立即组织村民转移安置,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省局领导查看活动室硬化建设项目
根据受灾情况,我与村“两委”积极争取,获得窝底乡唯一一个名额,向县级有关部门申报了270米差次路建设项目,对部分冲毁路段进行改道并重新硬化;向派员单位申报通组道路配套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改善村民日常通行条件。通过与上一轮驻村工作队沟通及走访调研,发现金山村活动室院坝及厕所年久失修。我将该项目列入2024年工作计划,向帮扶单位争取资金并完成实施,确保了金山村活动阵地能正常投入使用。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未来”。我将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融入金山村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融合战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四川省第七地质大队派驻小金县窝底乡金山村第一书记 周洋)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