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碾过最后一道山梁,夏雨把田埂浇得软黏。我踩着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村支书身后,身后几位村民揣着手,眯眼打量。村支书拍着我的肩笑道:“杨书记,我们这地方‘认生’,要慢慢来。”
2024年6月,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受省地质局选派,成为宣汉县塔河镇大店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这是我初到大店村时的场景。望着远处连绵的山梁,肩上的担子陡然变沉,我在心里默默定下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约定”——定要让这片土地长出新模样。
春播:播撒希望的种子
大店村的村民,早已习惯“靠天吃饭”。那些撂荒的梯田,杂草丛生。我带着驻村工作队,揣着笔记本挨家挨户走访,“儿子进城打工,地没人种”“种玉米不挣钱”……村民的唉叹声,一声声砸在我心上。
我们蹲在田头,用手比划着规划:把撂荒的地盘活,种上柚子树。却被老乡泼冷水:“城里来的干部,懂个啥子嘛?”
“先在我家地里试种!”村干部唐艳红的一句话,像定心丸,打破了村民的疑虑。从那以后,我们天天扎在地里,浇水、剪枝,脸被晒得黝黑。路过村民嘴上说着“瞎折腾”,却在临近离去时补一句“到间距五尺、腐熟有机肥埋20公分”。

育苗浇水
2024年10月,当第一辆邮政运输车把柚子运出村子时,驻村工作队员安帮胜站在田埂上吆喝着:“摘‘金疙瘩’了!”老乡们看着我们沾满泥土的裤腿,眼里第一次有了光。
夏耘:守护生长的土壤
2024年8月的一场暴雨,如同天河决堤般倾泻而下,连着三天三夜的肆虐,让大店村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雨势稍有减退,我便立即和村干部们抄起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村里河道两侧的农田。手电筒微弱的光束在黑暗中摇晃,原本平整肥沃的农田,此刻早已面目全非——砌河堤的条石横七竖八地冲压在地里,碎石混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枯枝、杂物交织堆积,像一张张狰狞的网,将农田撕扯得支离破碎。
“这可咋整啊!”村上的副书记廖相超声音颤抖,手电筒的光也跟着晃动起来。大家眉头紧锁,沉默不语,眼里满是痛心和焦急。脚下的泥泞一个劲地拽着鞋子,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我顾不上这些,快步往前挪,仔细查看着每一处灾情。我知道,此刻必须保持冷静,尽快掌握准确的受灾情况,才能为后续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争取时间。走到一处农田中央,我蹲下身子,伸手拨开堆积的杂物,试图查看受损程度。泥浆瞬间沾满了双手,冰冷又沉重。

开展雨后排查
“得赶紧把情况统计清楚,上报给上级。”我站起身,声音坚定,“同时,我们要组织各社长和村民先把危险区域清理出来,避免二次灾害。”其他村干部纷纷点头,随即开始分区域统计灾情。雨点混合着汗水从他们的脸颊滑落,在手电筒的光线下闪烁,却没人顾得上擦拭。
在这片被洪水肆虐过的土地上,我们用行动传递着坚定与希望,誓要与灾害抗争到底。
秋收:收获土地的馈赠
金秋十月,沉甸甸的柚子压弯了枝头,整片果园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果香四溢。大店村本该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然而果农们却愁眉不展,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柚子严重滞销。眼看着一个个成熟的柚子就要烂在枝头,大家心急如焚。
我知道,拓宽销售渠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一次与镇干部交流时,得知宣汉县邮政公司正大力开展助农直播带货活动。我立刻眼前一亮,赶紧拉着村干部去找宣汉县邮政公司协调。好在沟通顺利,邮政公司同意联合大店村开展助农直播带货。
为了让直播顺利进行,我带着村干部和果农们提前做好准备:精心挑选品相好、口感佳的柚子,在直播现场码放整齐;同时,我还邀请了有过电商直播带货经验的同志为村干部和部分果农做直播技巧培训,从产品介绍到互动话术,一一耐心讲解。果农老向一开始还有些腼腆:“杨书记,我们土生土长的农民‘搞的归一不’?”我拍着他的肩笑:“放心!咱们的柚子品质好,只要把这份真诚传递给观众,肯定行!”

助农直播
直播当天,宣汉县邮政公司专业团队带着设备,来到大店村三尺朵柚子园。镜头前,我们举着金黄饱满的柚子,热情洋溢地介绍:“家人们,看看我们大店村的柚子!这里山好水好,柚子都是自然生长,果肉饱满多汁,甜过初恋!而且每卖出一份,都是在助力乡村振兴!”果农们也纷纷分享种植过程中的故事,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打动了屏幕前的观众。
邮政工作人员在旁边忙着打包、贴单,确保订单能快速发出,邮政公司的物流优势也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叮”,随着一声声订单提示音响起,直播间的热度不断攀升,柚子的销量直线上升,原本堆积如山的柚子很快被搬空。
看着果农们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我长舒一口气。这次直播不仅解决了柚子的销路问题,更让大店村的农产品有了新的推广途径。我突然明白驻村第一书记的意义,不是替村民走路,而是教会他们自己蹚出一条路。
冬藏:守望春天的约定
冬季,罕见的白雪覆盖了田埂。我把村民聚在村委会烤火,商量着来年计划。有人提议养牛,有人提议养猪,我拿出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村民的需求:“张叔家想让孙子学农技,老向想考电工证……”炉火映着我的脸,也映着老乡们亮晶晶的眼睛。

查看以工代赈项目工地
春节前夕我即将归家过年,收拾行李时,住在村委会隔壁的老杨揣着一兜炒花生塞给我:“书记,开春了记得回来,我们说好要一起种新的辣椒苗呢!”
我望着窗外的大山,想起去年初来的夏天。那双被田埂上的稀泥、碎石粘住的鞋,早已“退休”。但那些和土地、和老乡的约定,早已像柚子树的根一样,深深扎进了这片土地。
这个故事里的驻村第一书记,或许是千万驻村第一书记的缩影。他们不是万能的,却在田埂与村庄的四季轮回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连接希望。等春风再次吹过田埂时,新的“约定”又会冒芽——那是乡村振兴路上,永不停歇的接力。
四川省第六地质大队派驻宣汉县塔河镇大店村驻村第一书记 杨帆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