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组仅有8个人,却能实时掌握2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情况,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七大队在西香高速公路主线施工区域和临建设施区域布置的“监测员”——568台地灾监测预警设备。
凉山州气候存在突发性暴雨和阶段性旱涝交织的降水特征,这导致在建的西香高速沿线区域山体含水饱和,存在因降水诱发滑坡、山洪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为守护2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生命线”,七大队在西香高速公路主线施工区域和临建设施区域布置了568台监测预警设备,涵盖了GNSS位移站、GNSS基准站、雨量监测站、无线预警广播、泥水位监测站、断线传感器等各类常规自动化监测设备以及1套毫米波雷达边坡监测系统,对87处高陡边坡、13处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监测。
“监测数据实时回传预警平台,监测员可以快速掌握地灾隐患变化情况。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报警设备便会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现场人员转移。”项目人员范恒介绍。
为提高预警的准确性,项目组对近两年预警情况进行总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灾害类型反馈出的数据特征,及时调整监测设备预警阈值,优化预警模型,有效降低了误报、错报的概率,增强了监测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此外,项目组定期对西香高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升级,通过服务器维护和软固件迭代,保证监测平台不断完善。今年3月以来,项目组对19组太阳能供电模块,10组RTU及控制器模块进行了更换,在最近的一次测试中,在线监测设备565台,在线率达99.5%。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自动化监测设备将更具精细化、智能化特征。不仅西香高速,七大队还将监测预警体系运用到西宁高速、久马高速、金宁高速等建设施工项目一线,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的运用,七大队在地灾防治领域将更加专业、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