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二大队牵头实施的《黄河上游高寒脆弱区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成果评价会通过四川省地质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评价。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给予一致好评,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高寒水涵养功能区地质-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及其修复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由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牵头,联合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西南民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省生态环保集团、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历时三年攻关完成。
项目针对黄河上游高寒脆弱区存在的水涵养功能下降、碳汇功能降低,以及修复实施中生态系统要素循环割裂、问题诊断不精准、修复技术单一等难题,项目团队长期扎根该区域,通过野外现场调查试验、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及山水工程项目实践,攻克了高寒区生态修复技术瓶颈。构建了基于地质-生态系统演化的水涵养功能修复理论体系,建立了“五基”协同的精准识别监测体系、“五维”评估体系和“五环”技术链,构建了可推广的全周期生态系统诊断识别与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创新研发了针对高寒生态系统水涵养功能的本地化技术和材料,揭示了若尔盖高寒脆弱区泥炭沼泽-草原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水涵养功能与碳汇潜力增效机制,建立了基于NBS的水-碳协同自适应功能强的修复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