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反响热烈。三年前的深秋,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如春雷激荡,在全国地质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回望今日,硕果盈枝。三年后的浅冬,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份殷殷嘱托激励着四川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新时代地质报国的精彩答卷,已在巴蜀大地结出累累硕果。

2024年五大队“逐梦大地 幸福远航”新春文艺汇演
“我们都是收信人,更是答卷人!”这句铿锵誓言,早已融入五大队每一位地质工作者的血脉。三年来,从机关办公室到野外一线勘探现场,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重要回信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这支地质劲旅前行的道路,催生出一份以“改革、突破、创新、融合”为笔,以“塑魂、担当、报国、动能”为墨,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奋力书写新时代地质答卷。
改革塑魂: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改革是过去三年最鲜明的时代注脚。五大队始终将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定盘星”,以党建引领破题开局,积极面对地勘单位改革的时代命题,认真落实四川省地质局党委“12348”工作部署,立足实现“质效双提升与量的更好增长”目标,坚持“短期稳增长、中期调结构、长期促改革”发展路径,积极应对各类困难险阻,抢抓地勘单位改革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全力推动五队人转观念、转思路、转作风取得阶段成果,打造综合旗舰大队取得一定成效。
“五大队党委积极构建起党建引领、文明创建、改革发展“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载体,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论断深入人心。”党委书记、副队长王建忠这样说道。
改革三年来,五大队立足“全国文明单位”坐标,为凝聚由三支历史悠久地勘综合队伍融合而成的“地质新军”,坚持文化先行,精心编印《逐梦大地》文化手册,确立了“科技引领,成为四川矿产资源勘查标杆”的共同愿景。陆续打造职工书屋、企业文化墙等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职工健身等文化活动,职工队伍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
2025年,五大队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查确认,这份荣誉,成为五大队精神文明与改革发展互促共进的最佳见证,让“五大队”深深印入“五队人”的心坎,实现了五大队由“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

5月23日,四川省第五地质大队顺利通过复查,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五大队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从制度顶层设计开始,绘制改革“工程图”,以局相关制度为纲,强化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出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条举措》等多项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激励体系。
五大队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打造“学习型”团队,持续开展多期次、大规模,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聚焦大企业,深挖大项目,凝心聚力、行稳致远推动五大队高质量发展、改革、稳定各项工作,持续推动五大队由“地质大队”向“旗舰大队”转变。
五大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响亮喊出“发展依靠五队人,发展为了五队人,发展成果由五队人共享”口号,实现了营收与职工人均收入的“双增”,画好五大队高质量发展最大同心圆,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融合,不仅在于思想的统一,更在于成果的共享。
“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五大队队长王晓辉说:“我们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切实凝聚起‘想在一起’的团结之心,激扬起‘干在一起’的团结之力。”
地质报国:初心使命书写责任担当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回信中的殷切期望,也是五大队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三年来,五大队将坚持地质找矿作为“一号工程”,在巴蜀大地、大“疆”南北、青藏高原乃至海外战场,写下一个个“为国找矿”的生动故事。
——突破,在理论重构中实现。青川县毛湾里锰矿普查是一场硬仗。面对传统成矿理论“不可能找到中型矿床”的断言,五大队联合高校,大胆提出“含矿层位被老地层掩盖”的创新认识。这一理论突破,指引钻探在地下560米处揭开5层锰矿体,最终在一平方公里探获606.7万吨锰矿,其单矿体规模位列全省近十年第一、当前川内单矿区锰矿累计资源量第二,为四川省“十四五”锰矿目标提前完成提供了关键支撑,帮助全省提前完成“十四五”锰矿找矿目标。

五大队项目技术人员在青川毛湾里进行钻探岩心编录工作
在攀西地区,五大队成功实施四川省政府性投资地质勘查项目两个,取得斐然成果。首次在茅坪-云桔一带的中元古界会理群天宝山组变质岩系地层中发现超大型晶质石墨矿床,探获石墨矿物资源量3094.5万吨,规模达超大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找到了利用自然电场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组合方法快速评价石墨矿床方面的物探技术突破,突破石墨矿选矿过程中既要提高纯度又要保护石墨鳞片的技术难题,获发明专利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入选四川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事记(2021—2024年)。这一成果扩大了攀西地区石墨资源储备,为“攀枝花石墨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捷报,在四面开花中传来。五大队在开展生产类矿山勘查中也接连取得突破,在金川李家沟锂矿床新增资源量取得进一步突破,在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床为矿山接续资源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云南省腾冲市燕硐至棋盘石铅锌矿项目新增铅锌资源储量达中型,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结出一个又一个硕果,彰显了五大队作为地质找矿主力军的硬核实力。
——担当,在服务民生中彰显。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大队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在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四川雅安汉源县马烈乡“7·20”山洪泥石流灾害、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等应急抢险中冲锋在前,圆满完成多项地灾防治,充分展现了责任担当,让“地质管家”的服务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扬帆出海:地质报国书写全球篇章
在深耕巴蜀大地的同时,五大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拓展国际合作,将地质报国的使命践行于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多点开花,技术服务增长明显。依托四川省地质局战略合作平台,五大队以专业技术服务为纽带,积极参与国际地质勘查市场竞争,持续深化在圭亚那、津巴布韦、伊朗、莫桑比克、厄立特里亚、安哥拉、阿塞拜疆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地质勘查合作,业务增长态势呈数量级,推动国际合作从项目“走出去”向扎根“走进去”稳步迈进。

五大队眉山院工作人员在在津巴布韦锂多金属矿勘探项目
——主动应对,找矿成果实现突破。在津巴布韦锂多金属矿勘探项目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全新的工作环境,项目团队克服语言沟通、文化适应等实际困难,灵活运用国内成熟的勘查技术方法,并依据当地地质特征进行针对性优化,最终成功探明一处具有开发前景的锂矿床,实现重大找矿突破,锂资源达超大型规模。
这些扎实的国际合作实践,标志着五大队正逐步构建起开放发展新格局,为提升国家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开辟了多元渠道。
创新驱动:科技引擎激活第一动力
“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这是五大队深入骨髓的发展理念。三年来,五大队坚定实施科技创新强队首位战略,让科技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找矿突破的“最大增量”。
——平台筑基,打造创新策源地。成都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五大队地质科创中心、地质环境生态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济发展中心相继成立,万平益地质找矿创新工作室、陈伟姚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创新工作室挂牌运行,五大队外籍院士工作站创建,这些平台成为技术攻关、理论研究的摇篮。院士工作站先后前往汉源、西藏多地就地灾防治、樟木口岸滑坡等进行现场指导,并开展理论研究。
五大队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充分发挥生态环保领域调查评价、检验检测、技术研发实力,深度参与生态领域综合整治工作。2025年7月1日,五大队被认定为眉山市地质环境生态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五大队积极参与青藏高原生态湿地保护工作,成功申报西藏拉鲁国家重要湿地2025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项目,推动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修复,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和多样性等生态空间格局,推动“亚洲水塔”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恢复。
——合作赋能,贯通产学研链条。改革重组以来,五大队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省自然资源科学院等,围绕地质矿产、民生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持续开展产学研活动,联合实施或申报10余项科技项目。五大队与成都理工大学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构建 “1+1+1>3”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式”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项目支撑,助力创新走深走实。五大队联合合作单位坚持科技赋能,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强化关键技术突破集成及应用示范,助力实现“快找矿、找大矿、找好矿”。申报并参与的自然资源部2024年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项目攀西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项目等,参与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老挝-三江特提斯斑岩金铜矿成矿机制对比与勘查增储等,负责专题“川西新龙雄龙西与木里布昌南金矿区勘查增储”,获取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科研项目,扬子陆块周缘钴镍等紧缺战略性矿产靶区优选-扬子西缘镍钴找矿深部验证,这是对五大队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阶段性工作成效的充分认可,也是对五大队找矿技术支撑的充分肯定。
五大队积极参与四川省科技厅、自然资源厅、地质局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开展了四川岔河锡多金属矿床Sn与 Cu共生-分离机 制研究及高光谱勘查建模(与成都理工大学联合实施)、煤矸石基新型绿色分子筛研制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应用研究、龙门山北段锰矿沉积环境及成矿规律研究、四川龙门山构造带寒武系锰矿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等科技创新项目13项,先后投入588.33万元。
五大队高度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挖掘科技发展内生动力,每年将科技投入列入年度计划,按营收比例投入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开展完成大队自筹科技项目10余项,累计投入390.41万元。
——科普惠民,展现文明单位风采。五大队积极参与创作的《地质三分钟》系列科普短视频、地灾防治类科普微电影《大山的话》、原创IP形象“岩宝”和“晶灵”以及“地质熊猫”表情包,“说说我们的地质勘查工作”地质科普文章等登入自然资源部、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平台。让地质知识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公众,充分履行了全国文明单位普及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

省地质局五大队设计的“地质熊猫”文创作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大队将始终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牢记资源报国的初心使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地质工作的精彩答卷,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
微博